【第二书房】孩子成长的第三空间
第二书房 | 父母学堂 儿童书馆
编者按
在喧嚣的北京西二环,有一处金中都城墙遗址公园,公园里有一个社区图书馆,住在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带着孩子来这里读书。
走进图书馆,迎面而来的是一面直顶天地的书墙,靠着书墙竖着几架梯子,孩子们灵活地在梯子上爬上爬下,随意取放书籍。这里,就是有名的“第二书房”。这处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阅读空间,被错落有致的白色书架分割成各具特色的部分,包括家长阅览区、亲子阅读区、低幼活动区等。这里环境优雅,书香浓郁,还经常举办特色读书会,是当地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。
在“第二书房”金中都馆2周岁生日之际,听书房的创办人李岩老师,聊一聊关于书房的那些事。
Q
不少人听到“第二书房”这个名字会感到好奇,可否请您给读者讲讲这个名字的由来呢?
李 岩
很多人都问,为什么叫“第二书房”呢?
“第一书房”在哪儿呢?在我看来,每个人家里的书房是第一书房,家里以外的,可以像在书房里一样自由阅读的空间,叫做“第二书房”。以前很多人家里没有书房,所以经常到书店去“蹭读”。现在,书店越来越少了,我就琢磨着要在孩子们身边打造一处舒适的阅读空间,以阅读为主,再组织读书会、故事会、专家讲座沙龙来帮助孩子培养阅读兴趣,于是,就想到做这个社区图书馆了,“第二书房”这个名字很贴切。
“第二书房”的定位是“父母学堂,儿童书馆”,希望通过提供大量经典的图书、优雅舒适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,培养可以伴随孩子一生的阅读习惯。
Q
“第二书房”的目标是寻找大院文化、培养发小情感、涵养书卷气质,最终促进全民阅读。请问具体应该如何解读这些理念呢?
李 岩
相对于社会交往能力,家长可能更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,导致一些孩子进入社会不善于跟人相处,得了所谓的“社交恐惧症”。从大的方面来看,整个社会如果人与人的关系不融洽,沟通成本就会很高,最终导致社会问题。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成人应该有意识地从小开始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。
我们之所以提出“寻找大院文化、培养发小情感”,是因为过去人们生活在一起,比如好几家人生活在一个院子里,邻里关系融洽,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多锻炼。现在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,独生子女也增多了,所以我们提出了“独生群养”这一概念,群养就需要一个公共的空间。过去有大院环境,现在没有了,于是,“第二书房”就是家里之外、不同家庭的孩子可以一起来读书的第二个书房,也就是第三空间,即公共空间。
你会发现,这里是一个很好的群养空间。以书为载体,老年人、年轻的父母还有孩子在一起读书,就像一个温馨融洽的小社会一样。以孩子的学习为基础,还建立了家长的社交圈,很多家长在这里成了好朋友。
因此,我们经常说,“第二书房,第三空间,社区孩子的第一选择”。
Q
目前针对幼儿的童书馆有不少,“第二书房”有哪些自己的独特之处呢?
李 岩
很多人都问,为什么叫“第二书房”呢?
“第一书房”在哪儿呢?在我看来,每个人家里的书房是第一书房,家里以外的,可以像在书房里一样自由阅读的空间,叫做“第二书房”。以前很多人家里没有书房,所以经常到书店去“蹭读”。现在,书店越来越少了,我就琢磨着要在孩子们身边打造一处舒适的阅读空间,以阅读为主,再组织读书会、故事会、专家讲座沙龙来帮助孩子培养阅读兴趣,于是,就想到做这个社区图书馆了,“第二书房”这个名字很贴切。
“第二书房”的定位是“父母学堂,儿童书馆”,希望通过提供大量经典的图书、优雅舒适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,培养可以伴随孩子一生的阅读习惯。
Q
“第二书房”的目标是寻找大院文化、培养发小情感、涵养书卷气质,最终促进全民阅读。请问具体应该如何解读这些理念呢?
李 岩
相对于社会交往能力,家长可能更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,导致一些孩子进入社会不善于跟人相处,得了所谓的“社交恐惧症”。从大的方面来看,整个社会如果人与人的关系不融洽,沟通成本就会很高,最终导致社会问题。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成人应该有意识地从小开始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。
我们之所以提出“寻找大院文化、培养发小情感”,是因为过去人们生活在一起,比如好几家人生活在一个院子里,邻里关系融洽,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多锻炼。现在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,独生子女也增多了,所以我们提出了“独生群养”这一概念,群养就需要一个公共的空间。过去有大院环境,现在没有了,于是,“第二书房”就是家里之外、不同家庭的孩子可以一起来读书的第二个书房,也就是第三空间,即公共空间。
你会发现,这里是一个很好的群养空间。以书为载体,老年人、年轻的父母还有孩子在一起读书,就像一个温馨融洽的小社会一样。以孩子的学习为基础,还建立了家长的社交圈,很多家长在这里成了好朋友。
因此,我们经常说,“第二书房,第三空间,社区孩子的第一选择”。
Q
目前针对幼儿的童书馆有不少,“第二书房”有哪些自己的独特之处呢?
李 岩
幼儿童书馆更多只是定位在3~6岁之间,重点是为孩子服务。“第二书房”的阅读群体年龄段跨度很大,这里小孩和成年人的书都有,就像是一个放大的家庭书房。
我们是从两方面来考虑的。一方面,同龄孩子可以在这里一起阅读、玩耍;另一方面,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,大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。因此我们这里常常是全家人一起来,孩子和大人都在读书。书房里还有各种读书会、故事会、专家讲座沙龙,孩子和家长都有可以参加的活动,各取所需。我们的活动不仅丰富而且质量高,有很多知名的专家会来这里做活动。
同时,我们在选书方面是非常下功夫的,只要是好书,不计成本也要购买。“第二书房”是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会员制社区图书馆,倡导的是全人教育,所以藏书也会顾及到全家人的需要,除了幼儿阅读的绘本,成年人读的书也不少。就像一个家庭会有各种图书一样,这里的藏书是把家里的藏书结构放大100倍、1000倍,每个人来这里都可以各取所需。
Q
当前不少幼儿家长也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,愿意给孩子买书。在选书方面,您对家长有什么建议呢?
李 岩
现在国内每年出版的书的确非常多,怎样才能选到适合孩子的书呢?
第一,建议借助专业机构、专业人士的力量。幼儿家长从事各行各业,要对童书领域有很专业的研究是不太容易的。社会上有很多专业的出版机构、阅读推广人,不妨多听听他们的推荐,因为专家推荐的图书门类会很多,有经典的、新锐的等等,各类图书都可以让孩子接触。
再比如,像图书馆这样的专业机构,对图书的功能进行了专门的研究,知道多大年龄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书,哪一类孩子喜欢什么书,甚至还会从疗愈的角度研究哪些性格的孩子适合看什么书。例如,对于比较内向的孩子,读一些关于勇敢类的书,有助于培养勇敢的品质;比较好动的孩子读一些情感细腻的书,有助于安静下来。这样,家长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加专业的阅读信息。
第二,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。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?”这是著名的“钱学森之问”,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的命题,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。为什么国内很多非常优秀的大学生到了国外都达不到大师级别,我觉得大部分原因是知识面太窄,跨界融合能力不强。
有人会问,让孩子成为通才当然好,可怎样才能实现呢?现实往往是,爸爸妈妈的知识背景不是学文科就是学理科,再加上所从事职业的局限性,我们教育孩子如何去突破自己呢?怎样让孩子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都能得到发展呢?只能是寻求第三方来弥补家庭的不足。
从教育的角度来说,我们要从小给孩子提供各种丰富的刺激和尝试,那么,阅读是发现孩子兴趣的成本最低的途径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孩子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本一本书堆积起来的。孩子通过广泛、海量的阅读,知识面宽了,才能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。当然,幼儿阅读不是为了学到多少知识,更多是培养一种爱阅读的习惯。久而久之,阅读还能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、理解能力、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,阅读就是人持续发展的一把金斧头。
人的差异非常大,差异从何而来呢?一定是在他的课余和业余时间形成的。对孩子来说,也许要靠课外阅读形成。当孩子在接触各种信息的过程中,你会慢慢发现,他对某些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,这时尊重他的兴趣,才能不枉天资。
丰富而全面的知识与个性特长之间并不矛盾,而是相辅相成的,学贯古今才能成为大家,这需要父母在教育上把握好度。比如,让孩子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,更深入地去钻研他感兴趣的内容。
海量阅读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?建议多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,家里的藏书毕竟有限,而且父母给孩子买的书总有一些他不爱看,或暂时不喜欢读。到了图书馆,你会发现这里的藏书空间很大,有很多书是平时根本没有机会看到的。所以,建议家长带着幼儿在图书馆里选书,可以和他一起选,选几本孩子自己喜欢的,再选几本你觉得他应该看的,把个性和均衡结合起来。
我希望通过阅读,能让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,再影响一群人,让更多的孩子在“第二书房”里编织自己的梦想。
来源/学前教育
特别声明:本文观点仅为作者观点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“文章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,请与我们联系。
近期热门文章推荐
(点击标题即可阅读)
点击阅读原文
还可以阅读更多优质文章哦
百城千群万里书香活动,正在进行时……
这么赞的活动,赶快来加入吧!
参加百城千群大咖微课 | 回复公众号 报名